作[Zuo]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20-03-04 浏覽(Lan)次數 :5813
“弘揚工匠精[Jing]神,來一場[Chang]中國(Guo)制造的品質革命”。今[Jin]年兩會上[Shang],2018年政府工作報[Bao]告提出要(Yao)加快[Kuai]制造強國建設。而在[Zai]當前中國工[Gong]業經濟發展過程中,向制造強國轉變也已然成(Cheng)為實體經濟[Ji]發展的必由之路(Lu)。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化集(Ji)團董事長甯高甯表示,中國(Guo)制造業從“世界工廠(Chang)”到制造業大國,目前已處于[Yu]向高質(Zhi)量提升轉變階段[Duan]。
但制造業要[Yao]實現由大到強的崛起,這條路到底該[Gai]怎麼走?“升級創新”、“産品(Pin)質量”、“技能人才[Cai]”、是這幾天(Tian)來央(Yang)廣網記者在兩會采訪過程中[Zhong]聽到[Dao]最多(Duo)的三個(Ge)關鍵詞。不少代表委員告訴記者,中國制造業企業[Ye]要[Yao]想由(You)大及強亟須邁過(Guo)這“三道坎”。
升[Sheng]級與(Yu)創新将是大趨(Qu)勢
“從中國的企業界來看政府工作報告,裡(Li)面講到(Dao)品質革命,特别是‘革命’這兩個字,感覺非常[Chang]有必要、非常(Chang)及時。”8日下午[Wu]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[Zhong]化集[Ji]團董事長甯高甯[Ning]在“政協委員談推[Tui]動經濟高質量發[Fa]展”記者會上談到,目前(Qian)中國的制造業規模變大,成本相對較低[Di],但技術[Shu]水平、科技含量、附[Fu]加值方面(Mian)還[Hai]有待提升,這(Zhe)是目前整[Zheng]個中國制造業[Ye]和中國企業面臨的比較核心的問題。
他(Ta)還舉例[Li]稱,比如目前的化工業,中化的高(Gao)端材料[Liao]、高性能材料(Liao)、煉油設備裡的安全控制設備都需(Xu)要經(Jing)曆進口和引[Yin]進的過(Guo)程。而在9号下午,全國(Guo)人大代[Dai]表、格力電器[Qi]董事(Shi)長董明珠在今年兩會第二場(Chang)“代表(Biao)通道”上更[Geng]是談到,中國(Guo)制(Zhi)造要成為[Wei]制造(Zao)強國,必須擁(Yong)有(You)自己的核心技術。“一些關[Guan]鍵核[He]心技術還沒(Mei)掌(Zhang)握在(Zai)自己手上[Shang]。”
但核心[Xin]技術怎麼來(Lai)?朝着本領域[Yu]技術制高點[Dian]積極進行研[Yan]發創新,是必(Bi)由之路。
這[Zhe]幾[Ji]天[Tian],在人大、政協的會議中[Zhong],“自主創[Chuang]新”、“産業升級”成為代表委員們[Men]讨論最多的“熱詞”。提到中國的[De]制造業(Ye),雖說“世[Shi]界工[Gong]廠”的形(Xing)容已廣為人知,但(Dan)代表委員們普[Pu]遍認為,缺乏核心技術是制約(Yue)我國制造業的(De)發展因素(Su)。全國政協委員、國[Guo]務(Wu)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徐福順(Shun)認[Ren]為,“總是‘跟跑[Pao]’‘學跑’是[Shi]不夠的[De],不能成為(Wei)一流的企業。要培育國際[Ji]一流企業,就(Jiu)必須走創新之(Zhi)路。”
其實,走[Zou]技術創新之路已[Yi]經成為業内共識[Shi]。不少企業已經[Jing]以[Yi]技術創新為導向,在投資結構、研發[Fa]方向等方面先行一步。 此(Ci)前記者會(Hui)上(Shang),甯高甯[Ning]談到,在中國企業界[Jie]裡,這幾年(Nian)以來,大家去[Qu]買礦山、油田(Tian)、土地等資源去[Qu]找政策[Ce]支(Zhi)持的少了。“今天就是[Shi]沒有創新、沒有技術就不要投(Tou)資,不要擴大規模,不要再做重複性[Xing]的建設了。”他認[Ren]為這是一個[Ge]很好的開始[Shi],中國制造業已經悄悄地在起步了[Le]。
而在5日下午遼(Liao)甯團開[Kai]放日上(Shang),沈鼓[Gu]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戴[Dai]繼雙作為制造(Zao)業代表發言時[Shi]便稱,作為東(Dong)北老工業基[Ji]地的(De)企業,目前沈鼓(Gu)以高(Gao)端裝備、服務(Wu)型制造、國(Guo)際[Ji]化和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,去年高端裝備占[Zhan]比60%,服(Fu)務型制造(Zao)占比31%。國(Guo)際市場[Chang]訂單增長120%。
産(Chan)品質量[Liang]提升刻不容緩
與10年、20年前相比,如今[Jin]的“中國制[Zhi]造”已[Yi]讓世(Shi)人刮目(Mu)相看,而外界似乎(Hu)也更期待“中國[Guo]制造”的華[Hua]麗轉身。全國人大代表、小[Xiao]米科技董[Dong]事長兼CEO雷軍于8日下午建言稱,質量和創[Chuang]新同[Tong]樣重要。因此,雷(Lei)軍對(Dui)中國制造業未來發(Fa)展直(Zhi)言,隻有把質[Zhi]量(Liang)搞好,中國制造才能 去(Qu)除山寨、低端的形象。
這個觀點也(Ye)得到[Dao]了全國人大代[Dai]表、中[Zhong]國船(Chuan)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馬玉璞的肯定,我國通過多年[Nian]發展(Zhan),工業門類已經(Jing)很齊全,但是我國的制(Zhi)造業還處于中低(Di)端。中國要想成[Cheng]為一個制造強國(Guo),必須提高我們産品的質量[Liang]。“号召中國企業[Ye]制造[Zao]出像德國(Guo)産品那樣真正叫響世界的産(Chan)品”。
雷軍還表[Biao]示,中國制造的質量同時也需要“軟硬結合”。制造方面(Mian)要有産品(Pin)過硬[Ying]的質量保證,還(Hai)需要[Yao]發展以産品(Pin)“設計”為主的軟實力。“設計界要有話語權,要(Yao)培養大量設計人才。隻有把設(She)計[Ji]搞好,中國品牌才有機會在全球越做[Zuo]越好。”雷軍認[Ren]為。
而來自車[Che]間的基層人(Ren)大(Da)代表、遼甯工匠王尚典也告訴央廣(Guang)網記者,以[Yi]上提及的産品質量都應該成為我國制[Zhi]造業的核心競争力[Li]。然而,這種轉變背後,更需要企(Qi)業家(Jia)擺脫傳(Chuan)統思維方式[Shi]。
作為企業代表,全國人大代表、浙江矽[Xi]盛(Sheng)電子有限(Xian)公司設備[Bei]部主任鄭[Zheng]裕接受(Shou)媒體采訪(Fang)時談到,“對企[Qi]業來說,一味(Wei)地(Di)打價格戰(Zhan)是不(Bu)現實的,要在市場(Chang)站穩腳跟,最(Zui)重要(Yao)的還是要(Yao)通過提[Ti]高科(Ke)技附加值,用[Yong]質量(Liang)說話。”同時,也有[You]全國人大代表(Biao)直言,“優質産品首(Shou)先是設計出(Chu)來的,同時是‘産[Chan]’出來的,更是‘管’出來(Lai)的,在[Zai]‘品質革命’的進程中,政府對知識(Shi)産(Chan)權的保護(Hu)和對(Dui)僞劣産(Chan)品的打(Da)擊,不能缺位”。
技能人[Ren]才短闆亟待補齊
“人[Ren]才[Cai]為本”是中國(Guo)制造(Zao)2025”規劃的五[Wu]大基本[Ben]方(Fang)針之一。但一個[Ge]不容(Rong)回避的事實是:我國制造業要(Yao)想由大變強[Qiang],其中[Zhong]一大制約因(Yin)素就是[Shi]優秀的[De]高級[Ji]技工人才[Cai]的(De)稀缺。全(Quan)國政(Zheng)協委員、全國[Guo]總(Zong)工會黨組成員[Yuan]、經費[Fei]審查委員[Yuan]會主(Zhu)任李(Li)守鎮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提到,我國高級[Ji]技工缺口仍有近千(Qian)萬,急[Ji]需突破“大(Da)國工匠”不足的(De)瓶[Ping]頸。
一方面[Mian]人才短[Duan]缺,另一方面又出現技能人才(Cai)後勁不足的[De]現(Xian)象。随着“80後、90後”成為(Wei)了勞動市場的主[Zhu]力軍,年輕一代已[Yi]不再青(Qing)睐制造業。全國總工會勞動[Dong]和經濟工作部部(Bu)長王俊治此前接受央廣網記[Ji]者采訪時也表示出擔(Dan)憂,在各地座談[Tan]時都有人說,現在家(Jia)長[Zhang]普遍希望自己(Ji)孩子上大學,而不是上技(Ji)校當工人。“而現有‘40、50’産(Chan)業工人中初中及以下學曆占相當比例,其掌握高新技[Ji]術、提[Ti]高技能的能力不足[Zu],在一定程度上制約(Yue)了新[Xin]産業的(De)發展。”
全國政協委[Wei]員、民進中(Zhong)央[Yang]副主席朱永新也有着同樣的感[Gan]受,“近年來[Lai],我國技能人才嚴重短缺,難以[Yi]實現産業與職教共同發展,難[Nan]以為産業[Ye]轉型(Xing)升級和‘中國制(Zhi)造2025’戰(Zhan)略目标的實現提供基礎[Chu]性人才和人力[Li]資源支撐。”因此,今年民進向全[Quan]國政協大會提交了一份《關于[Yu]緩解制造業技[Ji]能人才短(Duan)缺問題的提案(An)》。
如果缺乏[Fa]高技能操作[Zuo]人才,即使有(You)再核心的技(Ji)術也都[Dou]難以轉化為高質量的産[Chan]品。究[Jiu]其根本,中國[Guo]制造業人才缺口該怎麼補?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建議,職業教[Jiao]育要與“中國制造2025”實施對[Dui]接,國家在高等職[Zhi]業教育設立“工士”學[Xue]位,給技能型[Xing]人才一份榮[Rong]譽[Yu]感,使(Shi)得職業技能型人才成為令人羨慕[Mu]的職(Zhi)業。
“‘補(Bu)缺‘的關鍵還在于老百(Bai)姓’重學曆輕(Qing)能力、重知識[Shi]輕技能’的觀(Guan)念要(Yao)變化”,全國政協委員、全國(Guo)總工會黨組成[Cheng]員、經費審查委員[Yuan]會主任李守鎮同時還建議稱,應着眼大數[Shu]據、雲計算[Suan]、物聯網等新一輪産業革命,以先進(Jin)制造業發展需[Xu]求為導向,培養一大[Da]批(Pi)适應技術進(Jin)步、生産方(Fang)式(Shi)變革和社會(Hui)公共服務所需要的技術型、創(Chuang)新型、複合型技能人才。
全國人大代(Dai)表、南通市(Shi)亞萍國際購物廣[Guang]場有限公司董事(Shi)長陸[Lu]亞萍說,“制(Zhi)約提升産(Chan)業[Ye]工人隊伍素[Su]質的(De)體制機制障礙也亟[Ji]待破解。”她[Ta]還呼籲,實現(Xian)職(Zhi)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的有效銜接,鼓勵企業建立薪酬[Chou]水平與技能等級和業績貢獻挂鈎的分配制度,收[Shou]入分配[Pei]向關鍵崗位和技(Ji)能人才傾斜,還應[Ying]該提高技術工人的(De)工資待遇。